莊子:一個人自以為是的地方,恰恰是他的軟肋
來源:益康信息部
日期:2020-06-04
莊子:你以為是清醒的思考,其實只是思維局限之內的掙扎。
一、
當我們觀察這個世界的貧富差距時,會發(fā)現(xiàn)這樣一種現(xiàn)象:這世間的財富并不是根據人的智商來分配的。
也就是說,有一些非常聰明的人,他們的人生往往碌碌而無為,而那些看似愚笨的人,卻創(chuàng)造了不一樣的成就。
很多人看到這種現(xiàn)象總覺得不公平,其實這恰恰是公平的,因為智力并不代表智慧,其中存在著智力和智慧之間的思維差異。
如果僅僅是聰明就能獲得想要的名利,那么智慧的存在又有什么意義呢,這恰恰是智慧優(yōu)于智力的體現(xiàn)。
智力是體現(xiàn)在某一種層面上的優(yōu)勢,而思維則是存在于智慧層面的認知,有智力的人未必有智慧,而有智慧的人才能看到其他人看不到的人生。
一個人不具備發(fā)散性思維,他的聰明不但無法給自己帶來提升,反而會讓聰明成為自己的禁錮,他在思考問題和謀劃人生時,一定會時常鉆入“思維胡同”之中。
佛家有這樣一個故事:
從前有一個人十分貧困,他給國王當了多年的差使,弄得身體很虛弱,國王覺得他很可憐,就賞給他一頭死駱駝。
這個窮人就把死駱駝帶回家,動手剝駱駝皮,他嫌刀鋒不鋒利,就到處找磨刀石來磨刀,他在自家閣樓上找到了磨刀石,他把刀刃磨鋒利之后,下樓繼續(xù)割。
就這樣,反反復復的去磨刀刃,然后割駱駝皮,弄得疲憊不堪,后來他想出來一個辦法,干脆把駱駝吊到閣樓上,挨著磨刀石去磨刀,人們知道這件事情之后都嘲笑他的愚蠢。
很多人都覺得這個人非??尚Γ瑢幙缮舷聵?,來回的磨刀,甚至費九牛二虎之力,把駱駝吊到樓上,也不換個思路,將磨刀石拿到樓下駱駝身邊,這個人實在是太愚蠢了。
這并非是一種愚蠢,而是思維局限,也就是我們剛才所說的“思維胡同”。
我們也經常會犯這種錯誤,想問題或者做事情的時候,常用自認為最正確的思路來思考,自認為謀劃的很完美,其實真相卻是自身早就陷入了思維局限之內,無形之中就給問題本身帶上了枷鎖,但是自己卻從未意識到。
所以,人們自以為是清醒的思考,其實只是用自己的思維重新將事情組合整理了一遍而已,這個過程就是形成“思維胡同”的過程。
而且從人性的角度來說,人很難輕易察覺自身的問題,即便身陷入死胡同之中,也只能依靠自己的智力在“胡同”內折騰,而他的思維永遠無法支撐他跳出胡同之外。
二、
《莊子》之中有這樣一句話: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,拘于虛也;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,篤于時也;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,束于教也。
不可以和井底之蛙說大海的事情,因為它被井底這一狹小的空間所局限;不能只和夏天的蟲談論冬天的冰,因為夏天的蟲被時間所局限;不可以和孤陋寡聞的人談論大道,因為他所受的教育有限。
井底之蛙被井底的狹小空間所局限,夏天的蟲被夏天的時間所局限,而人生也會被自己的認知所局限,一個人的見識決定了認知,認知決定思維,這一切都是局限的根源。
所以在道家思想中就有這樣一個智慧:一個人自以為是的地方恰恰是他的軟肋,因為他自以為知道,所以從不審視自己的“知道”是否存在局限,由此而產生更多問題。
有一天陽子居拜見老子說:“倘若現(xiàn)在有這樣一個人,辦事敏捷果斷,對事洞察準確了解,學道也專心勤奮,從不厭煩,像這樣的人可以和圣明之王相提并論嗎?”
老子說:“這樣的人在圣人看來不過是有才智的小吏,被自己的技藝職守所困,終身勞其形體,擔驚受怕罷了,況且虎豹由于皮有花紋招來捕獵,獼猴由于靈敏,獵狗由于會捉狐貍被主人拴住,像這樣的情況能和圣賢之人相比嗎?”
陽子居所說的就是擁有智力的人,但是缺乏的是突破認知的能力,比如說技能敏捷的獼猴,可以捕捉狐貍的獵狗,它所擅長的是他的優(yōu)勢,而他的局限正是因為有他的優(yōu)勢而產生的問題。
世人最大的問題就是很難察覺自己的問題,更何況要從自己擅長的地方察覺問題。
只有突破這個局限,放下自己的自以為是,即便你認為很占優(yōu)勢的地方也要重新審視,跳出當下的局限去看待問題,才能更好的審視人生,讓自己從思維活動中跳出,還給自己一個更睿智的人生。